美就是愛。美,人人都愛,美因其美而得到人們的愛。愛也是美。凡體現出愛的人或事,總給我們以美的感受。所以,選美雖然以容貌身材為選美的基本條件,但大會仍然要評出「最佳才藝」「最佳服裝」「最佳學識」「最佳運動」「沙灘美人」「最具個性」等獎項,因為給予人們以審美愉悅的不僅僅是容貌,外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才是最理想的美。人們喜愛這樣的姑娘,所以她們得到了她們應得的榮譽。 

  以前看《巴黎聖母院》,最感動的是看到人們要把卡西莫多和艾絲米拉達的屍體分開時,他們忽然化成了灰隨風散去。這個經典的結尾總是令我想起就感動,我相信美的心靈與美的形貌的完美結合是最美的。當然,世界小姐的選美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標準,短短的幾十天里比較客觀地選出形貌最好的幾位佳麗也許不算困難,但內在美如何可以認識到呢?何況對於內在美的理解,不同的評委有不同的觀念,別說統一認識了,就是評價完全相反也在情理之中。

 

  美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呢? 


  其實即使僅僅言及形貌,自古以來人們的認識也並不一致。陶淵明最愛菊,周敦頤最愛蓮,林逋最愛梅,鄭板橋最愛竹,這種審美傾向性似乎說明美是沒有標準的,是隨人的性情喜好而定的。 


  又比如,莊子說:「西施,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沉魚落雁之典最初來源於此,但後人卻完全歪曲了莊子的原意,明明是魚和鳥都不欣賞西施的美,後人卻將意思變成魚雁都為西施之美驚詫!謬種流傳千古,不得不補述幾句以正本清源。)人所美者,魚和鳥未必認為美。當然莊子是偉大的,他發現了在現代自然科學領域中「異類不比」的原則,所以莊子仍是莊子,蝴蝶還是蝴蝶。但是莊子還是主張「齊是非」「混成毀」「一有無」的,美之為美,即使在同類中也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的。 

  希臘人的實證實驗精神是開啟西方文明的鑰匙,也是研究美學的有力工具。即使有美學大師柏拉圖感嘆說「美是難以定義的」,但其實在柏拉圖之前畢達哥拉斯就已經發現了黃金分割線,並提出了「美即秩序、比例、和諧、對稱」的觀點。

 

  畢達哥拉斯美學思想影響相當廣泛,雖不能說是不易之論,但在具體的藝術創作中,在歐洲園林建築方面,甚至在一般生活實踐中,人們也普遍成功運用起幾何美學原理,現在不是還有人研究明星面部幾何比例以指導美容嗎? 

  這種美學觀念之堅定有時候令人震驚,因為在人類早期文化中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先後指出,大地是一個球體,它懸浮在空中!我知道蘇格拉底的主張歷來是實用主義的,他否定美的客觀性,認為美是「符合目的、適用的」,且具有相對性。但他一方面否定美的客觀性,一方面卻出於對美的客觀性的天才感悟,得出如此「適用」的科學結論!想想吧,這一切發生在二千五百年前,而在那以後二千年,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直到哥倫布通過環球旅行證明給我們看。 

  當然,美本身往往由主觀感受、認識所決定,這也是一個事實,不容否定,而且因為這個原因,美早已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它在藝術、哲學、宗教各方面都有不同角度和深度的探索。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認識到主觀感受與客觀事實都是存在的,提出了美的「和諧觀」和「相對性」。 

  而柏拉圖雖不是宗教分子,卻有著深刻豐富的宗教情感,就象對理想國的設想一樣,他認為美只存在於理念世界,他最反對相對主義、功利主義的美學觀。後來的基督教美學基本繼承了柏拉圖的美學思想,把美完全歸於神的創造,而不少藝術家也憑著自己對神的虔誠和理解,創作了無數精湛的藝術作品。神成了美的源泉,藝術成了神的啟示。

 

  對於神秘美學,我很感興趣。我歷來認為不管是耶和華也好,釋迦也好,大道也好,總是有一個宇宙總規律存在著。荀子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我相信美在本質上是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的。 

  論文《天意人為論》,其中對美學的基本觀點是:一切美來自於大道,即天意,並由人來發現、創造之。沒有先驗的美,就沒有主觀觀照的對象,沒有主觀的認識,美本身也無從說起。 

  但天意中的標準是什麼呢?自從有了人類文明這個疑問就一直存在著,某些人說自己認識到了絕對的標準,但他們的認識卻大相徑庭,甚至互相矛盾。 

  其實,宇宙雖然存在著美,但人間卻原本沒有美,只是因為說的人多了才有了美。 


  任何美都來自於主觀的評價,這些評價往往不能統一,而這也正是美這個概念的意義所在,因為如果美是固定不變的東西,是全人類完全明了的東西,那它也就不再是美的。就象神,如果我們了解了神的全部秘密,那麼神也就不神了,沒有信仰的價值了。就連黃金分割法也不能簡單地運用在美容手術上啊,因為美的秘密本就是神的秘密,神會讓你輕易認識他嗎? 

  美,存在於神的心中 

美,體現在人類的發現、創造中 

  起初,神依美學觀點創造了世界, 
  現在,我們從所造之物上去發現美 

  發現美就是發現了神 
  美就是對有限的解放 

  有限者走在美的光中 
  才能和無限者精神合一 

  人的形貌之美是美的外衣,神的本質之美是美的心靈。短短一天的選美決賽,可以選出形貌突出的美人來,而幾百萬年的人類史,幾千年的文明史,卻沒有讓我們看到神的形貌。 

  有時候,我們寧願只欣賞「她粼粼的水面上舞蹈的優美,而不管水底會藏著什麼」(泰戈爾),因為美的本質實在太幽渺深遠,我們的智力達不到她的內心,所以我們往往更願意以選美這種輕鬆的美麗之約來安慰我們對美的渴望。

 


更多圖文資訊請查看什麼是美的標準http://www.gogopretty.com/article/17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麗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